為什麼給你更多的資訊,做的決策反而更糟糕

在許多領域,我們認為你知道的越多,做出的決策會越好。投資領域更是如此,大家都想取得資訊優勢,你知道的越多、越深,就越有可能達到高報酬率。 然而在許多情況下,更多的資訊不等於更好的決策。 更多的資訊提高的是準確度還是信心? 一位心理學教授保羅・斯洛維奇做了一項實驗。他找了八位賽馬專家,請他們在四回合共 40 匹馬的賽馬中,預測哪一匹馬會獲勝。 想要準確預測賽馬,需要知道很多資訊。但在第一回合,他們只能選擇 5 個資訊。專家可以各自決定自己要獲得哪 5 種資訊,例如不同匹馬去年的速度、騎師的體重等等。 他們不只要預測哪匹馬會獲勝,還要說出他們有多少百分比的信心。如果是隨便猜,10 匹馬任何一匹的獲勝機率是 10%,照理說信心應該也只有 10%。 在第一回合只有 5 種資訊的情況下,專家們平均猜對的機率是 17%,這比隨便猜多了 70% 的準確率,是很好的結果。而且他們平均的信心是 19%,跟他們猜對的機率差不多。 接下第二回合,他們可以選 10 種不同資訊,第三回合可以選 20 種,第四回合可以選 40 種。 令人驚訝的是,儘管每一回合得到的資訊越來越多,他們的勝率卻沒有提高。相反的,他們的信心程度隨著資訊量變多而不斷提高,第四回合他們平均的信心是 31%,幾乎是第一回合的兩倍。 另一個類似的實驗是在 2008 年,一項研究找了幾位美式足球愛好者,要求他們預測在接下來的比賽,哪一隊會獲勝。 第一輪隨機給這些人 6 項資訊,每個人拿到的資訊都不同,他們必須獨立做出判斷。第二輪他們又多獲得 6項資訊,他們可以根據這些新資訊,調整對比賽的預測。實驗一共有 5 輪,所以這些愛好者最多會獲得 30 項資訊。 跟上面實驗相同,除了預測哪一隊會獲勝,這些足球愛好者也必須回答他們對自己預測的信心。結果跟上一個例子一樣,隨著資訊變多,他們唯一提高的是信心,而不是準確率。(有趣的是,儘管得到更多的資訊,大部分的人卻沒有因為資訊更改他們的預測。更多的資訊只是加強他們對自己原先預測的信心。) 預測的信心和準確率:資料來源 過高的信心會影響你的行為 看到這邊要注意一件事,不要認為多的資訊雖然沒有提升判斷準確度,但也沒有降低,所以頂多只是雞肋,並不有害。在這兩個例子中,資訊量的增加都沒有提高判斷的準確度,但卻讓我們有了莫名的信心。這就會導致我們對自己的決策過度有把握,結果壓了比較大的賭注在上面,提高決策錯誤可能會造成的損失。 對一件事情做完判斷,並不代表這件事就結束了。通常做完一個判斷後,接下來會有對應的行動,例如花錢投資某一個商品,或是花時間做什麼事。過高的信心會讓你願意投入更多資源,例如投資更多錢,或是花更多時間。但這樣的下場就跟一個把身家拿去買樂透的人一樣,將過高賭注放在一個不確定性極高的地方,往往不會得到好的結果。這些增加的資訊雖然不影響我們判斷的準確度,卻會影響我們的行為。 但是,這還不是資訊增加造成最負面的影響。在一些例子中,它會影響你判斷的準確度。 無用的資訊會影響你的判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・康納曼和另一位心理學家阿莫斯・特沃斯基做過另一項實驗。他們問受試者,現在有 100 個人,其中 70 個是工程師,另外 30 個是律師。如果從中隨機挑選出 1 個人,這個是律師的機率是多少? 100 個人之中有 30 為律師,答案是 30%,受試者可以正確地回答出來。如果今天再做一次實驗,把數字變成 70 個律師、30 個工程師,受試者一樣可以回答正確的答案,有 70% 的機率是律師。 但是如果今天告訴他們,選出來的人叫做「迪克」,而且告訴他們迪克這個人的簡介。儘管這些簡介跟職業沒有關係,對受試者判斷迪克的職業毫無幫助,但受試者預測迪克是律師或是工程師的機率就變成了 50%,不管是從哪 100 個人當中選出迪克。...

March 15, 2019 · 1 m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