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堯:⁣大家好,我是阿堯,他是威宇。

威宇:⁣嗨,大家好。

阿堯:⁣今天我們要討論投資股票,你到底賺的是什麼錢。

威宇:⁣這個東西是蠻有趣的一個點。我覺得所謂比較短期的投資,例如半年、一年,跟投資擺十年,你賺的錢其實是不一樣的。

這邊畫個圖跟大家解釋比較好,如果我們畫一張圖,橫軸是時間,縱軸是價值。公司的內在價值會不斷的成長,當然也是有公司的內在價值可能會往下跌,不過我們就講一間內在價值在成長的公司。這是他的價值,可是他的價格不會跟這個直線完全重疊,他會是有點波動的,像這個樣子。

所以其實我們賺的錢可以有兩種。第一種是隨著時間的上漲,你公司內在價值的成長,這個是我們賺的第一種錢。有些投資人可以賺第二種錢,就是當價格跌到很低的時候去買他,等到價格回到偏向價值的時候把他賣掉。這種時候我們賺的其實是第二種錢,也就是價值跟價格的落差。

阿堯:⁣我們用巴菲特的例子討論他到底賺的是什麼錢。我們去看他的合夥時期,13 年的年化報酬率大概是 30% 左右。然後他近 20-30 年,大概是 15-20% 左右,報酬率是明顯的下降。

先不論他規模變大這件事情,我們主要來看一個統計是說,巴菲特後期是以買進一間公司,然後就一直不賣出為主。

威宇:⁣所以他後期其實賺的就是我們剛所謂那條線的成長,內在價值的成長。

阿堯:⁣那條線以美國幾千家公司的統計來說,大概就是 12% 左右,長期來說,你持有一間公司最多就是賺 12%。巴菲特早期會賺到 30%,代表他是賺我們剛剛講的評價的成長。

威宇:⁣他賺的主要其實是價值跟價格的落差,當然他還是有賺到公司成長的錢。可是那個畢竟像你說的,一年就是 12%。因此他如果是一直抱著,他會越來越接近 12%。或者是比較好一點的公司,可能 15-20% 這樣一個數字,而不會有 30% 這個數字。

這也是兩種投資風格的不一樣,你要選擇到底是哪一種投資。你要賺的到底是價格跟價值的落差,還是你賺的是公司價值的成長。這中間其實我覺得要看的東西、要做的事情蠻不一樣。

應該換個話講,他們做的事情很類似,都是在評估一間公司的企業價值。只是我看的消息會蠻不一樣。當你今天想要持有 10 年、15 年、20 年的時候,就像巴菲特買蘋果說的,如果只關注下一隻 iPhone、下一代的 iPhone 會不會賣得比較好,這根本就放錯焦點,如果今天你要抱 10-20 年,下一代根本就不需要看。但是如果今天你是要賺那個價差,希望在一年、半年或者是兩年內就要把他賣掉,這個時候這件事情就蠻重要。

所以你如果想要賺價差,這就很像現在的法人在做的事情,下一季、下兩季,這些因素很重要。但當你要賺到長期價值的時候,這些因素反而根本不重要,看的點會比較不一樣。

還有我覺得做功課的充實度也不太一樣。

阿堯:⁣你可以舉個例子嗎,充實度是說?

威宇:⁣應該說頻率。如果我很認真的研究蘋果,研究完我覺得可以抱十年沒有問題,基本上接下來蘋果要看的東西沒有這麼多了,然後你錢又還在裡面,所以等於是說對這筆錢,你要做的事情沒有這麼多了。

阿堯:⁣你說賺評價上升的話可能預期買個六個月到一年就要賣掉,然後就會有一筆新的錢,須要再去找新的標的。

威宇:⁣沒錯,你又要再找新的標的。而且這邊你關注的是比較短期的事情,可能是下一季、下兩季,或者最多到明年的事情,這些東西其實過了就沒有用了。也就是說你做了很多研究,它卻沒有辦法累積,比方說下一季要擴廠,或者是下一季產品組合有什麼變化,所以毛利率會上漲。當這件事情發生了,你知道的這些資訊都完全沒有用了。當然你的分析能力還是會提升,但是你得到的資訊,這個價值就沒有了。

所以你覺得你主要是賺哪種錢呢?

阿堯:⁣我現在還是主要賺評價上升。其實這東西蠻有趣的,巴菲特好像在 1996 年年報說過,投資就兩件事情,一件是評估公司的企業價值,另一個是認識市場。

那我覺得這跟我們今天講的賺兩種錢的方式有點相同,評估企業價值,你要看這間企業價值是不是在長期上升,那這就是 12-15% 的速率;認識市場就是我們前面說的,你要去佔市場先生的便宜,你可以在很低的價格去買進,然後被市場發現之後,有一個評價的上升。

我們從巴菲特 50-60 年的投資經驗可以看到,波克夏的股價上漲超過他淨值成長。原因是因為他在波克夏早期的時候,是以低於淨值的價格去買入,他是被低估的時候買入,然後現在波克夏是在淨值以上,大概是 1.4-1.5 倍,所以他的股價成長率會高於他純粹內在價值上升的幅度。

威宇:⁣我覺得要賺哪種錢跟你想要在投資上花多少精力是有關係,比方說我們有討論過 ETF,ETF 可能是你最不用花什麼時間的,反正他就是買一整個市場。

但是如果今天你想要花時間在選股上面,但又不想花太多時間,這種時候去找一間可以持有 10-15 年的公司,然後就一直擺著。你之後就不太需要花太多的力氣研究這些股票,或是研究新的股票。

但是他能夠得到的報酬率,你也要有個認知,長期下來可能就是 15-16%,如果你想要得到更高的報酬率,那個要花的時間不只是一倍兩倍,要花的時間是更多,可能要到五倍六倍的時間。你要不斷的想辦法去找到被錯價、被錯殺,可能價值 100 塊,可是價格可能只有在 50-60 的公司。

阿堯:⁣或是市場理解錯誤,或是沒有發現的地方。

威宇:⁣但這種東西都要不斷很努力地去找,而且你一旦買進了,賺了錢以後這些資訊就沒有用了。當然你花了這麼多時間投入進去,得到的就是比較有可能拿到更高報酬率的機會。

阿堯:⁣那這大概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,你要怎麼去認知你賺的是哪種錢,賺這兩種錢的差別就在於你願意花的時間是多少。他們兩個可以取得的報酬率也是不一樣的。

威宇:⁣當然技術還是有差,知識或是評估的技術能力上面,這兩個還是有點落差。